中国二十四节气——大暑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”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代农耕时期根据二十四节气编写的歌诀,不仅朗朗上口,而且容易记忆,根据时节的排列,“大暑”是第十二个节气,作为上、下半年的分界线,“大暑”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。
“大暑”由来:
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中写到:“暑 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 热气犹大也”;《通纬孝经援神契》中有云:“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末为大暑,六月中。小大者,就极热之中,分为大小 ,初后为小,望后为大也”。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根据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确定的节气,从春季往夏季过渡的过程,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也会由东往南旋转,指向正南方时,即为“大暑 ”时节,这一天太阳视黄经120°,通常情况下,这一节气前后时间,也会成为一年当中最炎热、太阳最为猛烈的时期。从时间节点上看,“大暑”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-24日这几天交节过渡至下一个节气,今年的大暑就是22日,也即今日,所以今日过后,我们将正式步入后半年 ,向浪漫的秋季迈进。

节气特点:
我国夏季容易受北赤道暖流及日本暖流影响,大暑期间,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控制下,我国降雨带由华南向北移动至江淮地带,使得中部地区,特别是华北一带进入密集雨季,由于正处于盛夏季节,气温常常表现为高温酷热,同时又有暴雨及台风频发,所以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“湿热交织”。
古人总结出大暑通常有“三候”的特点:一候腐草为萤 ,说的就是大暑期间 ,萤火虫会集中孵化出土;二候土润滣暑,即天气闷热、土壤湿润;三候大雨时行,说的是大暑前后,通常会有较强的雷雨天气。今日正值大暑,非常符合近期的气候状况,高温、多雨、湿热。
传统民俗:
喝暑羊:华北和东北地区特有习俗,会在大暑这一天喝羊汤缓解夏季收庄家引起的疲劳,补充消耗的体力 。
球王会官网喝茯茶:此处茯茶特指由金银花、甘草等熬制的解暑凉茶,这一习俗在今天江浙一带仍然存在,古代农村,会在最炎热的这段时间,在村口熬制凉茶给过路人饮用消暑。
送大暑船:这一风俗也是在江浙一带特有 ,即在大暑这一天,会将象征暑气的“五圣”送至海上,寓意送走暑气,驱赶炎热 ,这一天还会伴有各种特色的民俗表演,热闹非凡。
吃仙草:仙草,就是当下女孩子夏季非常喜爱的一款甜品烧仙草,广东、广西地区,传统习俗到了这一时节,会制作烧仙草,与凉粉类似 ,不仅生津解渴 ,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。
养生建议:
多晒太阳:大暑时节气候湿热,加上现代人们夏季常开着空调,湿寒之气最容易侵蚀人体,通常会表现出食欲不振、精神颓散、腰背酸痛、便秘等症状 ,这时可以通过拔罐、刮痧祛湿,也可以通过最便捷有效的方式-晒太阳达到去除湿气的目的 。大暑是 一年当中太阳最为猛烈的时节,人体背部“任督二脉”中的督脉通贯全身,通过晒背的方式吸收太阳能量,驱散湿邪之气。
冬吃萝卜夏吃姜:老祖宗的养生智慧永远不会过时,生姜性辛温,具有驱寒、和胃的功效,夏季湿热的环境下,可以在食物当中加入少许姜丝,也可以熬煮姜茶饮用,另外可以熬煮薏米等祛湿食物进食。
合理运动:大暑期间,运动最好在9点之前,太阳不是特别炽热,气温适宜,夏季运动不宜过于激烈,适当做一些轻微运动 ,散步、骑行等;运动过后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,不宜饮用冰镇饮料,温热最好;另外,运动过后不宜立即冲澡,运动时全身血管扩张,凉水刺激容易引起应激反应,危及生命健康,应该休息片刻,等身体汗液干透之后再洗澡。
节气忌讳:
切忌过量冷饮:大暑期间 ,暑热之气夹杂 湿浊之气,加上时常吹空调降温、喝冰啤酒,吃冷饮解暑降温,虽然满足了口腹之欲,解了一时酷热,但过多进食,容易造成肠胃疾病,湿气堆积引起其他恶疾。
切忌暴饮:夏季人体出汗多,容易缺水,但不宜一次性过量饮水,通常 300毫升即可,过量饮用容易造成“水中毒”。
忌吃辛辣油腻:夏季人体肠胃吸收能力是比较弱的,进食辛辣食物虽然有助于开胃,但是却不可多吃,会伤及脾胃等人体器官。
【吾本陕西商洛人士,适逢大暑,家乡近遭暴雨山洪,家乡袍泽频遭侵害。在此祈愿天公作美、庇佑万千同胞平平安安、同乡携手、共渡难关,灾难过后,重建美丽家园】